港通脹勢升溫,留意四類資產

癸卯年祝大家身體健康,生意興隆,投資有道!

過去一年香港通脹溫和,最新公布的12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,按年上升1.8%;然而,展望2023年,隨著中港逐步通關,香港經濟復甦,勞動力市場恢復活力,通脹可能再度升溫。

通脹會蠶食市民的購買力,為了對沖通脹,大家可留意四類資產。第一,是最為直接的通脹掛勾債券。香港就有iBond、綠色債券,以及銀色債券,三者大部分條款均相同,包括年期為3年,每6個月派息一次,利息與香港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最近6個月的平均按年變動掛勾,並且設有「保底」息率,同時本金會於債券到期時全數付清;換句話說,只要投資者持有債券至到期,政府發行的通脹掛勾債券可被視為無風險投資。

三者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,主要在於「保底」息率,以各項債券最近一次發行為例;iBond為2厘,綠色債券則有2.5厘,銀色債券更達4厘。不過,銀色債券設有申請年齡限制,需滿60歲或以上才合資格認購,此外,亦不設二手市場。

其實,全球不同國家或地區也有發行通脹掛勾債券,例如具有指標作用的美國通脹掛勾債券( Treasury Inflation-Protected Securities,簡稱TIPS )。雖然當地通脹數字正在回落,但12月份仍高企於6.5%,遠遠高過香港;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如果聯儲局持續加息打壓通脹,TIPS的價格將受衝擊,下跌幅度可能大於派息回報,投資者需要小心。

環球經濟放緩,買黃金可避險

第二,是黃金。黃金被視為傳統的抗通脹工具,同時,根據歷史經驗,當環球經濟放緩甚至衰退,加上美元弱勢,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,走勢通常向好,而這情節很可能在今年出現。

事實上,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,早於去年第三季,全球消費者及各國央行對黃金的需求十分強勁,黃金需求(不包括場外交易)按年增長28%至1,181噸;當中,單計各國央行的購買量便接近400噸。2023年首三季總計,黃金需求則按年增長18%,回復至疫情前水平。

高息資產,注意風險

第三,是高息資產,包括股票及債券。股票方面,環顧恆指成分股,以1月17日收市價計算,有27家公司的息率超過5%,當中不乏市值以千億計甚至逾萬億元的公司。惟值得注意的是,息率是以歷史派息計算,只作參考之用,假若公司管理層因應盈利狀況或經營環境而改變派息政策或金額,投資者便可能大失預算。

至於債券方面,隨著美聯儲於去年加息7次,現時聯邦基金利率已達4.25厘至4.5厘,顯示政府債券息率亦上升至吸引的水平,例如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就超過4厘,英國同年期國債收益率也有約3.5厘,但在扣除通脹後,實際收益率其實仍處於負數,因此若要投資債券,選擇投資實際利息更高的企業債可以提供更優良的回報。

最後,就是派息基金。顧名思義,派息基金會定期(主要是每月)派發利息予投資者,所派發的利息來自所投資的金融產品,包括股票、債券、ETF以至衍生工具等。因此,投資者宜留意基金資產分布,而非專注於派息率,因應自己風險承受程度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
另外,萬一基金回報不如預期,基金派息可從資本撥出,以致基金的每股資產淨值下跌,亦會減少基金可供投資的資金,並可能影響基金的價值,投資者投資前需詳細參閱基金的派息政策

上述抗通脹的資產,該如何進行配置,大家不妨諮詢理財顧問的專業意見後再作決定。

《AGBA FOCUS富康行政總裁 冼健岷》

原文:冼健岷 理財焦點 – 經濟通 ET Net

訂閱我們的網誌

    同意我們的細則及條款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